编者按:为进一步理清思路、凝聚共识、强化协同、壮大合力,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质量,9月18日下午,学校召开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大会。会上,202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师代表作了经验分享。现刊发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崔胜宇博士的经验分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既是对科研工作的重要经费支持,更是青年学者学术发展道路上的关键基石。作为一名普通青年科研人员,我在评审结果公布前虽有些许忐忑,但自3月份提交申请后,内心始终保持平静。此次是我首次独立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但早已在博士阶段多次参与导师的基金申请工作。这段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基金项目的成功获批不仅取决于提交前数月的集中攻关,更得益于长期系统的学术积累与持续规划。
博士期间,我深入参与了导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选题构思、文本撰写与修改完善,为日后独立申请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完成学位论文的同时,我始终注重培育具有延续性的研究方向,积极探索未来基金申报的切入点。在达到毕业要求后,我通过自筹经费开展了预期课题的前期实验,为后续研究做好准备。这些前期积累使我入职后成功获得了省级科研项目的支持,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奠定了扎实的研究基础。
在基金申报的关键阶段,学校附属医院科研处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支持:安排带薪科研假,营造良好的写作环境,并多次组织专家进行一对一指导。这些举措有效助力我们凝练科学问题、完善研究方案,显著提升了申请书的质量与竞争力。
此外,高质量的论文积累是基金项目申报的核心要素,也是最具挑战性的环节。当前科研竞争日趋激烈,硕博阶段发表多篇SCI论文已成为普遍现象。因此,我们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必须坚持科研工作的持续推进,着力提升研究成果质量,积极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并系统积累与申报方向高度相关的研究基础。
科研之路需要耐得住寂寞。唯有坚持长远布局、脚踏实地,方能等来水到渠成的收获。
供稿:科发院
审核:汪萃萃
责编:程威 王礼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