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理清思路、凝聚共识、强化协同、壮大合力,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质量,9月18日下午,学校召开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大会。会上,202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师代表作了经验分享。现刊发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尹子夕博士的经验分享。
选题定位:立足特色,聚焦交叉创新
选题是项目申报的关键起点。选题应紧密结合本单位平台优势与特色资源,不盲目追逐热点,也不脱离实际空谈创新,要在传承中寻求突破,在特色中实现价值。以超快光谱领域为例,初期我曾陷入“唯技术论”或“跟风热点”的误区。后经系统梳理功能材料研究院及团队的研究基础,结合自身学术背景,最终将实验室特色的超快光谱技术与研究院在新能源材料方面的优势相结合,选定“钙钛矿材料载流子超快动力学”这一交叉方向。该选择既发挥了研究院院在材料制备方面积累的优势,也凸显了超快光谱的技术特长,实现了创新发力点的精准定位。
内容聚焦:讲好科学故事,突出问题导向
撰写项目申请书本质是构建一个逻辑自洽、引人入胜的科学叙事。从立项依据、研究内容到技术路线,需环环相扣、形成完整链条。整个文本应始终围绕一个明确的科学问题展开,避免内容分散、重心模糊。我最初撰写的版本过于偏重技术细节,科学问题反被淹没。经多位专家指导后,我调整叙述结构,从“提出问题—分析难点—阐明思路—展示基础”逐层推进,显著提升了文本的逻辑性与说服力。尤其在技术性较强的领域,应避免单纯展示方法,而要紧扣科学问题,聚焦领域中的关键瓶颈,从“小而精”的突破点深入展开。
修改提升:吸取意见,持续优化
项目申请书需经反复修改与持续优化。每次收到评审意见,我先整体梳理、归纳重点,再逐条认真修改。特别关注被多位专家共同指出的问题,这往往是文本的关键缺陷。例如,有专家曾指出我的技术路线可行性不足、创新性体现不充分。对此,我补充了预实验数据、细化方案设计,并调整部分研究内容。不行,那就推翻重来,最终提交的申请书都是多次打磨的成果。
夯实基础:夯实根基,展现延续性
扎实的研究基础是项目获批的重要保障。我将项目内容与日常科研紧密结合,持续开展预实验、积累初步数据,并有计划地产出相关论文,不断夯实研究根基。在选择代表性成果时,把握几个原则:一是紧扣课题内容,体现学术积累;二是注重论文质量与学术影响力;三是关注时效性,尽可能展示最新进展。通过论文的有机组合,呈现清晰的研究脉络与发展轨迹,使评审专家看到持续研究的潜力与前景。
供稿:科发院
审核:汪萃萃
责编:程威 王礼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