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实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引领我们奋进新征程、夺取新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当前,襄阳高质量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蓄势突破的重要关口,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核心要义,并将其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发展路径。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筑牢政治忠诚和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基
“两个确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保证。“两个确立”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新时代伟大斗争中形成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从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到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从科技创新的突破跨越到生态文明的系统性变革,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正是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才能在惊涛骇浪中稳住阵脚、在复杂变局中把握主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首要的就是把“两个确立”转化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并用实际行动来落实对“两个确立”的忠诚践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关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动襄阳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在“学懂”上下功夫。要深刻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所蕴含的人民立场、辩证思维和改革精神,将其作为我们分析问题、谋划发展、制定政策的总钥匙。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将发展简单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的数字游戏,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理解并落实新发展理念,追求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襄阳的发展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行。
聚焦创新驱动,锻造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多次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对于襄阳这座老工业基地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而言,创新是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动能转换的关键。我们要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精神为引领,一是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围绕“144”现代产业集群,聚焦汽车、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将襄阳的制造业优势构筑在坚实的科技创新基础之上。
二是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落实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让各类人才在襄阳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三是优化创新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让科技成果能够顺畅地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通篇贯穿着强烈的改革开放精神。推动襄阳高质量发展,必须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
一方面,要以更深层次的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破解影响项目落地、企业发展的各类体制机制障碍,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让“在襄阳没有难办的事”成为金字招牌。
另一方面,要以更高水平的开放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升襄阳自贸片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的能级,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现代物流体系,将襄阳的区位交通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在内陆腹地打造开放新高地。
坚持生态优先,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得到充分彰显。襄阳拥有“一江碧水穿城过”的天然禀赋,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汉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确保“一江清水东流”。
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让绿色成为襄阳最动人的色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襄阳样本”。
恪守为民初心,共享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深刻阐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崇高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始终把民生福祉放在首位,持续加大投入,着力解决好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做大蛋糕”并“分好蛋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不断增强襄阳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为强大思想引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奋力建成支点的征程中,为重振襄阳古城雄风、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而不懈奋斗。
(作者系湖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原文链接:https://xyrb.hj.cn/pc/con/202510/14/content_2129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