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强,男,教授,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湖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承担《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专业方向导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历年教学业绩考核均为优秀。曾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学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表彰。作为专业负责人,他带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先后入选湖北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及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主持建设的《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分别获批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和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主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育人项目2项,省级教研项目4项;牵头申报的“嘉环数字产业学院”成功获批湖北省产业学院;组织电子工程系和电子信息与物理实践课程组获评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指导学生团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0余项。其教学成果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从课堂教学、考研指导,到实践育人、社会服务,王正强始终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同事们评价他:“王老师热爱教学,总能基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同学们则认为:“王老师富有爱心与亲和力,课堂总是充满激情与活力。”正是这种追求卓越、激情从教、仁爱育人的精神,使他不仅教学成效显著,也赢得了师生的广泛赞誉与众多荣誉。
守正创新:他的课,是深受学生欢迎的“金课”
王正强始终秉持“摸学情、勤思考、找方法、抓落实”的教学理念,高效优质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在课程建设方面,他坚持精益求精,力争将每一门课都打造成精品。十余年来,他持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为帮助学生树立工程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先后建设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专业方向导论》等一系列课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使这些课程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为提供更优质的课程资源,他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践行“心、脑、手”合一的原则,注重积累、勇于创新。建设线上一流课程不仅需夯实线下教学,还需不断拓展校外资源、引入企业前沿技术,并完成视频录制、任务发布、答疑互动等大量细致工作。为保障课程建设进度,他常常加班加点,被同事们笑称为“加班达人”。
加班已成为王老师的工作常态。他往往是学院每晚最后离开办公室的人,甚至时常通宵达旦。2025年5月的一个晚上,他仍在为课程建设忙碌,偶遇的学生调侃道:“您比做毕业设计的同学还忙。”
《模拟电子技术》作为王正强首门面向电子信息类专业开展的线上线下混合课程,选课人数超2000人。该课程难度大、思维跳跃性强,为及时掌握学情、解答疑问,他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超星学习通APP,主动与学生互动,深入追踪学习难点。
某晚八点多,一位考研学生致电表示正在办公室外等候请教问题。王正强立即从实验室赶回,耐心解答直至十点多,却还未吃上晚饭。但他毫无怨言,反而因能帮助学生而感到欣慰。多年来,他主持的多门课程先后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省级一流课程。
仁而爱人:他是学生身边的“大先生”
王正强认为,大学教师真正吸引学生、使其终身受益的,在于课程的文化底蕴与教师的学识魅力。他的文化底蕴来自对教育理念、思维与方法的深刻把握,学识魅力则源于对教学的激情与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多年来,他始终以饱满的情绪站在讲台,坚持课后反思、积极探索多元教学模式:以“情感式教学”打动学生,以“延伸式教学”拓宽专业视野,常从方法论层面启迪学生思维,致力于让每一堂课都成为“一流课堂”。“原来知识是相通的!”成为学生们对他课堂的共同感慨。
王正强注重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每节课后必反思:“学生对这堂课满意吗?数字平台有何不足?哪些环节可改进?”返回办公室的第一时间,他便将课堂灵感、教学反思实时修订进课件,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学生眼中的他“有爱心、有激情、有活力”。他始终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视如朋友,真诚关心其学习与生活。无论多忙,只要学生遇到困难,他总会伸出援手。曾有多名学生在考研或就业时面临困境,王正强利用休息时间一对一辅导。2020届某毕业生学业基础薄弱,他不断鼓励,甚至在公交车上、食堂里即时答疑、提供笔记,最终该生成功考入理想高校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还有学生感激他的就业推荐:“王老师,您的推荐让我与985高校毕业生同台竞技而不逊色,没有辜负学校和您的期望。”语气情深意切,敬爱由衷。
王正强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挖掘专业教育中的育人元素,重视对学生人生方向的引导,在处世之道、创新思维、价值观塑造等方面言传身教。“身教最为美,知行不可分”,他以人格魅力与道德情怀感染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理念。学生的每一声“老师好”、每一个微笑,都成为他最大的欣慰。
在课堂上语言亲和、案例生动、设计丰富,思政元素润物无声,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效果,王正强被学生亲切称为“强哥”。
王正强常说,在人工智能时代,机器将完成单调劳动,计算机促进世界运转,而我们应成为“指挥机器与计算机”的引领者。
王正强从教学创新到课程建设,从实践育人到服务社会,始终将教书育人作为至高追求,他的学识、思想与人格魅力深得师生敬佩,成为广受爱戴的优秀教师。
审核:汪萃萃
责编:程威 王礼刚